如何看懂一个DePIn项目?
DePIN 不该只是“硬件发币”,它真正要做的,是把资源调动起来、把服务跑动起来、把生态带动起来。所以,项目想要活下来,必须把节点建真、网络跑通、机制做顺。 只有这样,DePIN 才能真正把“物理基础设施”从中心化巨头手里接过来,变成人人可参与、人人可用、人人可赚的 Web3 公共网络。
说完 AI+Web3,我们来看 DePIN 项目。
DePIN 是干什么的?
DePIN,说白了就是把“建网络、投设备、跑服务”这件事,从大公司手里拆出来,交给用户一起干。
无论是存储、带宽、算力、电力,还是传感器、节点、卫星、充电桩,用户都可以参与部署,边贡献资源,边获得代币激励。
但现实情况是:宣传的很热,建设的很慢。很多 DePIN 项目,地图画得很大,设备却没装几个。问题在哪?
DePIN,说白了就是把“建网络、投设备、跑服务”这件事,从大公司手里拆出来,交给用户一起干。
无论是存储、带宽、算力、电力,还是传感器、节点、卫星、充电桩,用户都可以参与部署,边贡献资源,边获得代币激励。
但现实情况是:宣传的很热,建设的很慢。很多 DePIN 项目,地图画得很大,设备却没装几个。问题在哪?
1、节点很多是空壳,网络没法用:
很多 DePIN 项目拼命拉人上车,“你买设备、我发币”,但设备部署后没任务、没需求、没数据,单纯靠发币激励,搞成了“链上矿机骗局”。你以为参与的是“共享算力”,结果只是把家里路由器连上链;你以为建设的是“去中心化 5G 网络”,结果就是帮项目贴了个热点设备放在窗台。网络跑不起来,应用落不了地,。2024 年,60% 的 DePin 项目因服务中断被吐槽。
2、激励设计单一,经济模型失衡:
DePIN 说白了就是“挖矿 + 运营”,要有产出、要有成本、还要有真实使用。但很多项目只激励部署,不激励使用,结果一堆“僵尸节点”,没人调用。
通胀控制也常常失衡,币价靠预期炒作,一旦失去新流量项目就塌方。就像2023年一个热门项目,部署量冲到几万个节点,结果活跃使用率不到5%,掉头就崩盘了。2024 年,70% 的 DePin 项目代币半年内跌超 80%
3、门槛高、体验差,用户玩不转:
很多 DePIN 项目门槛不低,要买专用设备、装固件、连钱包,还要懂 Web3 操作。一些硬件厂商借势“矿机营销”,专卖高价设备,用户花了钱却不知道买回来干嘛。
加上设备连不上链、运维无保障、收益结算混乱,用户体验极差,成了“被 Web3 套路一把”的代表赛道。
很多 DePIN 项目门槛不低,要买专用设备、装固件、连钱包,还要懂 Web3 操作。一些硬件厂商借势“矿机营销”,专卖高价设备,用户花了钱却不知道买回来干嘛。
加上设备连不上链、运维无保障、收益结算混乱,用户体验极差,成了“被 Web3 套路一把”的代表赛道。
4、没有应用支撑,难以自循环:
DePIN 要想长久,不能只靠卖设备、发币拉人,而要有真实的需求——比如谁在用你的带宽?谁需要你的传感器数据?谁调度你的节点资源?
但现实中,很多项目没能对接到 Web2 或 Web3 的实际应用,只是空转网络、炒作叙事,没有把供需闭环做出来。
DePIN 要想长久,不能只靠卖设备、发币拉人,而要有真实的需求——比如谁在用你的带宽?谁需要你的传感器数据?谁调度你的节点资源?
但现实中,很多项目没能对接到 Web2 或 Web3 的实际应用,只是空转网络、炒作叙事,没有把供需闭环做出来。
现在再看这个 DePIN 项目,它解决了哪些问题?
你说你是真建设,那你的节点能不能跑实际任务?有没有真实负载、真实流量、真实收益?
你说你的模型稳,那激励是否兼顾了“部署 + 使用”?有没有惩罚无效节点、防止通胀的机制?
你说你要落地,那部署门槛降下来了没?有没有开发者能接入?有没有真实用户在用?
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三点:
你的网络是真的在跑任务,还是只是“地图里亮点灯”?有没有形成“可用的基础设施”?
你的激励机制是否健康?能否驱动节点持续运营、吸引真实应用调用?
你的系统有没有真实用户、真实收益、真实闭环?能不能撑起一套“去中心化服务网络”?
DePIN 不该只是“硬件发币”,它真正要做的,是把资源调动起来、把服务跑动起来、把生态带动起来。所以,项目想要活下来,必须把节点建真、网络跑通、机制做顺。
只有这样,DePIN 才能真正把“物理基础设施”从中心化巨头手里接过来,变成人人可参与、人人可用、人人可赚的 Web3 公共网络。
只有这样,DePIN 才能真正把“物理基础设施”从中心化巨头手里接过来,变成人人可参与、人人可用、人人可赚的 Web3 公共网络。
May 20,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