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3和区块链最好的解释
最近在反思一个问题,为什么讲了这么多Web3知识,却依然没办法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给身边的人讲清楚什么是Web3,什么是区块链,这个确实有点失败,问题出在哪儿了?在不断的沟通和反馈下,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,就是没有把概念具象化。大家只是听到了一些泛泛的词汇,对于Web3本身并没有形成具象的轮廓,这也是大多数人不得要领的关键。

我们经常听到的对web3的解释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:
1、web3是下一代互联网,目标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、用户自主的互联网。
2、Web2属于信息互联网,Web3是价值互联网,什么意思呢?Web2就是当下的互联网,是信息的数字化,但数据和价值的控制权仍然掌握在中心化平台手中。Web3引入了数字货币、NFT、token的概念,把我们产生的数据进行了归属、并且赋予了它们的价值。
3、Web1是只读的,web2是可读可写的,Web3是可读可写可拥有的。什么意思呢?早期互联网只是一个静态页面,就像在线图书馆,只能看不能互动,所以说是只读。Web2就是现在的互联网,就像社交平台,你可以发帖、点赞,就是可读可写。但你的数据都存在这些平台手里,他们可以删除你的内容、限制你的账号,甚至出卖你的数据。web3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,让你可以不仅享受互联网的便利,产生的数据也属于你,也就是可拥有。
听完这些,不知道大家对Web3有没有形成初步的认识?我觉得很难。现在,我再换一种方式阐述。先问大家一个问题,什么是互联网?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我想肯定不是互联网的概念,大概率是我们经常用到的app,比如微信、谷歌、或者是微博等。那web3呢?一样的,我们只需拿一款Web3的应用和我们现在常用的应用做个对比,大家就清楚了。
我们随便拿两个应用来做对比,一个是去中心化应用Dapp,一个是传统应用app。
1、架构:先来看它的架构,我们说Dapp是不需要服务器的,这个虽然不太准确,但是意思差不多,Dapp是去中心化的,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,不像app的中心化,需要依赖服务器和数据库。
1、架构:先来看它的架构,我们说Dapp是不需要服务器的,这个虽然不太准确,但是意思差不多,Dapp是去中心化的,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,不像app的中心化,需要依赖服务器和数据库。
2、数据存储:数据存在哪里很重要,我们老说要自己拥有自己的数据,看这个对比就明白了。Dapp的数据存储在区块链或去中心化存储系统里,而App的数据是存储在云端或者是公司服务器上的。
3、控制权:Dapp的代码和协议通常是开源的,代码自动执行协议,用户可以直接交互,通过DAO 社区治理,而app是由公司或者开发者完全控制的,随时可以封号、删除内容,限制你的使用权限。
4、登录方式:App是有账号+密码登陆,比如微信、谷歌账号登录等,但Dapp是去中心化身份登陆,一个钱包就可以登陆市面上大部分的应用,这样既可以保护你的隐私,还能自己掌控自己的数据,最重要的是无法被禁。
5、资金管理:app是有银行这些中心化机构来管理资金,交易方式也要依赖他们,而Dapp是由钱包来管理资金,用户掌控自己的资产,交易方式通常会用到数字货币来支付。
当然还有其他的,比如安全性,app的服务器可以被黑客攻击,数据容易被篡改,而Dapp依赖区块链,可以避免单点故障,但是容易有智能合约漏洞。从效率上来看,Dapp受限于区块链 TPS(交易处理速度)的影响,性能相对较弱。而app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。
总结一下:
1、 Dapp 运行在区块链上,App 运行在传统服务器上。
2、 Dapp 更透明,数据上链不可篡改,App 依赖中心化公司维护。
3、 Dapp 依赖钱包和加密货币,App 依赖传统登录和支付方式。
4、 Dapp 目前性能受限,体验不如 App 流畅,但更去中心化。
不知道这样的举例,会不会增进你对Web3的认识,但你心中肯定还会有疑惑,就是它为什么能做到这样?所以我们需要再稍微深入一下它的底层技术,什么是区块链?我仍会以举例的方式阐述。
首先我们来记住一句话,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。现在,假设我们的房间里有100个人,我们来做一个游戏,名字就叫去中心化记账游戏。在场有一位听众叫张三,他充当的角色是“中心化记账员”,代表传统互联网的中心化系统。他负责记录所有交易,我们如果需要转账或者交易,只能让它来记录,而且只能相信他的记录是正确的。这样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?如果有一天这位记账员弄丢了账本、或者是改账、作假账再或者突然不干了,那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。
现在,进入区块链的世界,我们让在场的100个人都充当记账员,也就是区块链上的“节点”。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账本,可以同步记录交易信息。假设我现在要给一位听众李四转账 10 块钱,我不会只告诉中心记账员张三,而是会向全场广播:“我转 10 块钱给李四!”这时,大家都听到了这个交易信息,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账本上记下来。
这时就会出现以一个问题,谁来负责写入正式账本呢?就需要一个关键身份出场了,他就是矿工。在区块链里,记账员需要竞争谁来最终确认这笔交易,这个过程叫做共识机制。如何竞争呢?这个各家情况不同,你像比特币的Pow机制就是算题,谁最先算出来谁就获得记账权,以太坊的POS机制就是随机选择记账权。
现在记账员把这个信息记录下来了,那他万一作弊了呢?我转的是10块,他记录的是100块,所以当记账员确认交易后,大家都会来检查这个记账员是否作弊。如果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个交易是合法的,那么这笔交易就被写入账本,大家的账本也会同步更新。这时区块链的特性“不可篡改”就体现出来了。如果有人想做假账,那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。
还有一个关键因素,它这个账本不是单独的交易记录,而是一页一页地连起来的,每隔一段时间,大家会把新发生的一批交易打包成一个新的“区块”,然后和之前的区块连在一起,形成“区块链”。所以一旦写入就无法更改。
这时就会出现以一个问题,谁来负责写入正式账本呢?就需要一个关键身份出场了,他就是矿工。在区块链里,记账员需要竞争谁来最终确认这笔交易,这个过程叫做共识机制。如何竞争呢?这个各家情况不同,你像比特币的Pow机制就是算题,谁最先算出来谁就获得记账权,以太坊的POS机制就是随机选择记账权。
现在记账员把这个信息记录下来了,那他万一作弊了呢?我转的是10块,他记录的是100块,所以当记账员确认交易后,大家都会来检查这个记账员是否作弊。如果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个交易是合法的,那么这笔交易就被写入账本,大家的账本也会同步更新。这时区块链的特性“不可篡改”就体现出来了。如果有人想做假账,那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。
还有一个关键因素,它这个账本不是单独的交易记录,而是一页一页地连起来的,每隔一段时间,大家会把新发生的一批交易打包成一个新的“区块”,然后和之前的区块连在一起,形成“区块链”。所以一旦写入就无法更改。
简单吧,这就是区块链的运作逻辑。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账本,竟然可以诞生一个新世界。总结一下:
去中心化:不像传统互联网只有一个记账员,现在每个人都是记账员,不再依赖单一机构。
透明可信:所有交易公开,每个人都可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,杜绝作假。
不可篡改:一旦交易写入区块链,就不能被随意修改,保障数据安全。
这样,我们对Web3、区块链的解释就结束了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新的感受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April 22, 2025